会看这部《小丑》电影2019是一个偶然,就只是在网络上看影片的时候,中间的广告跑出了电影预告片就顺势看下去,看完觉得应该蛮好看,朋友又刚好来约就进电影院看了我甚至还是在回家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小丑是美国漫威里很受欢迎的反派角色因为我不是漫威迷,对漫威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看过的电影就剩去年上映的水行侠还有点印象,但越是不了解,观看视角就越不设限,因为我不会去联想他在别部电影的样子,也不会去找里面有什么漫威彩蛋,可以单纯看这个主角的故事,尽情享受电影。
当我看到中译电影名称是小丑的时候,理所当然想到英文片名应该会是Clown,看到是Joker的时候有点意外,因为看到Joker我都会想到扑克牌里的鬼牌,虽然过去大部分的Joker上都是小丑图,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是用动物或是卡通图,已经不是小丑专属,所以英文不好的我就开始估狗了!才发现小丑的名称有很长的演变历史,最早是Jester(弄臣)来称呼为君王排忧解闷的臣子,其中做滑稽表演的又称为“俳优” ; 再来是大家熟知也较常用的Clown,英文解释有故意出洋相的人、乡下人、丑角等…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看出这个职业已经从原本的贵族专属慢慢走入乡野民间,不再是仅限于贵族们观赏的高级娱乐,而是平民百姓们也会拿来谋生的职业 ; 最后才是Joker,源自于Joke(玩笑),英文解释有爱开玩笑的人、有趣的人以及讨厌的人,我很意外这个单字是有贬义的,跟前面两个主要拿来称呼职业的单字不同,Joker竟然有负面以及恶意取笑的意思,甚至还会拿来暗喻精神不正常的人,这才理解为什么片名会是Joker,只有Joker能完美诠释男主角,没有其他更适合的片名了。
“我妈妈总是叫我面带笑容,她说我生来有个使命,就是为世界带来欢笑。”
电影一开始就是让人很难过的画面,主角亚瑟正在后台画着小丑妆,画完后将两只手的食指放入嘴中,用力拉开嘴巴做出笑容。他不断施加力道,就像要把嘴巴撕裂似的用力,好像他必须要笑,也只能用力地笑,因为他是必须带给人们欢笑的小丑,必须露出最大的笑容。夺眶而出的泪水,是因为用力拉扯脸部才流出的,还是因为强颜欢笑的痛苦所引起的?
亚瑟跟妈妈住在一起,不管在外头的生活有多不顺遂,他回家还是把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爱他的妈妈,妈妈说的话就是一切,因为妈妈说他必须带给世界欢笑,他就去当能带给人欢笑的小丑。妈妈在家称呼他快乐(Happy),却又认为他不会搞笑,所以亚瑟只好去看其他人的表演,认真笔记笑点,即使他总是没办法抓到大家的笑点,老是比别人慢一拍笑出来,他还是很认真在学习,把整个笔记本写得满满的。这个讽刺的昵称就像一个制约,束缚着亚瑟,把他困在必须带给人们欢笑的牢笼里,从没想过要踏出去,因为他叫快乐,他必须让大家感到快乐,因为这是他的使命,是妈妈赋予他的使命。
“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别人总希望他们假装自己正常”
第二个让我很难过的场景就在这台公车上,亚瑟因为患有精神疾病,总是会突然放声大笑,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他随身携带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说明自己病症的内容,代替当下已经笑到无法说话的自己跟他人解释。前座的女士在看完纸条后,没多说什么就转过头去,她没有继续质问他,也没有改变态度对他释出善意,她依然对他的笑声感到烦躁,看起来还是很想换位置,周遭的人也一直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觉得他很奇怪。
亚瑟的纸条,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细看,就算看了,也不一定会因此改观,原来比起让他人理解你的情况,不要被发现还比较好,就像前座的女士,比起阅读那张纸条,她更希望他打从一开始就不要笑,不要笑得那么莫名其妙,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在后座,让她能像往常一样静静地搭到目的地有多好。
小丑并不是天生的反派,他是被那个大环境塑造出来的悲情角色,人们常在争论人性本善跟人性本恶,但亚瑟给我的感觉却很中立,他没有偏向善恶,就像一个还在学习的小孩,一直在摸索方向,想找到自己该走的路,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证明自己的人生不是毫无意义,说不定他还曾经希望自己能走向善的那一边,是命运捉弄了他的人生,人们的冷漠把他逼到了另一个死角。妈妈总是要他戴上快乐的假面,他明明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却被迫要当个快乐的人,不知道怎么表达快乐的他,还得带给他人快乐,所以他只能不断拉扯自己的嘴角,拉出一个自己也不懂的笑容,直到流下疼痛的泪水,这样的他,却得了一个会笑个不停的精神官能症,他用力拉扯嘴角都无法做出微笑,精神病却让他不由自主地发笑,不是发自真心的笑,而是无法控制的笑,让他的人生更辛苦的笑。
“我曾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我发现其实是一场喜剧。”
卓别林是位非常着名的喜剧演员,他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就是喜剧了。”
亚瑟带着对妈妈的怨怼说,原来自己的人生是出喜剧,是出非常可笑的喜剧,他的世界不断地在崩塌,所有的人事物都在撼动他的价值观,打击他的内心世界,人们的自私跟冷漠就像一把利刃,一次又一次的在他身上划下伤口,直到他再也无法忍受只能予以反击。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让我心情很沉重,沉重的点是当我把自己代入那些情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会变成里面的路人ABCD,在看到小丑在路上挥着广告牌的时候,会跟其他人一样漠不关心地走过,在公车上遇到有精神疾病的人,会跟那位女士一样选择沉默,跟车上其他人一样一直偷看不敢靠近,在看到台上的人不知所云时,也会在台下纳闷他到底在搞什么。很多人会谴责一开始应该帮助亚瑟的社工不够关心他,认为她是第一个推开他的导火线,但要做到完全同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你同理了之后,对方有没有完全接受,又是另一回事,过度的冷漠会让对方有疏离感,过度的亲切会让对方有依赖感,同理的深度要怎么拿捏,是很困难的课题。
《小丑》是一部备受争议,评价也非常两极化的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就听到好几个人说他中间睡了多久,跟想像不一样很沉闷之类的,但我觉得很好看回家找资料写文的时候又再度被每个细节慑服,真的很好看!
原创文章,作者:80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0smp4.com/169.html